歇斯底里又称癔病,是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在精神科门诊病人中,所占比例居第二位,仅次于神经衰弱。而在精神科急诊病人中则居第一位,占全部精神科病人急诊的一半以上。在城市居民的精神科疾病中歇斯底里的发病率占第三位。一般发病年龄(指首次发病)以20岁发病率最高,以40岁以上发病的仅占少数,但在更年期发病率稍高。
关于性别的差异,自古代起一直都认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目前国内的统计也是如此。据北医精神科统计,在精神科门诊和急诊病人中女性为男性的2.4倍。本病如果治疗和处理不当,患者往往长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还严重地影响其周围人。
另外,歇斯底里的临床表现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可表现为感觉、知觉、运动、意识、植物性神经系统和精神活动等各方面的障碍,并具多种形式。同时,加以暗示作用的影响,往往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临床各科中。因此,防治本病就成为一般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精神科医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本病的认识,从古代至今已经经历了许多变化。我国医学文献中,后汉张仲景所著枟金匮要略枠一书中,在妇人杂病篇中就有“脏躁”、“奔豚”等描述。如:“妇人脏躁,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都是与现代对于歇斯底里的理解相符合的。
后世医家也有类似的记载。在国外,纪元前希腊学者波拉底氏曾记载了本病,他认为这是一种妇女所独有的病,是由于子宫在体内游走所致。中世纪在西欧宗教迷信盛行,当时把本病看做是魔鬼附体或女妖。因此,曾有不少患者受到严刑拷打,甚至被火烧死。
19世纪中叶,法国Charcot认为本病是精神因素而致。Babinski认为本病的症状的产生是由于暗示而产生。20世纪以来,不少精神病学家,如Freud,Janet等对歇斯底里的发病机理做了不少研究,提出不同学术观点。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对本病本质的解释作出了贡献。
在神经官能症的患病率中,歇斯底里和神经衰弱的对比低于1∶10(南京神经精神防治院某年统计的初诊门诊4401例神经官能症中,歇斯底里有389例,占8.84%)歇斯底里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但临床所见,以青年妇女为多,性别也无何差异,但以女性为多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