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癔症

首页 > 精神病科 > 癔症 > 护理 > 正文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自我调节三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9日

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什么样的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在哪些人群中容易出现?癔症型人格障碍该怎样自我调节?癔症型人格障碍该如何有效地趋避?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做详细分析和介绍。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自我调节三法

何谓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表演型格或歇斯底里人格障碍,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一般来讲,此类型患者的人格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成熟而症状减轻。但这不能保证可以不治而愈,在应激状态下还有可能发生癔病症状。但这不能认为它可以不治而愈,因为患者常不能知觉到自己的真正感情是怎样的。而且青少年时期,不加以调节,其症状只会加重。因此,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情绪调节,在青少年时期就消除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自我调节三法

1)反省法:患者平时要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失常,提高自我认识,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睡觉前冷静客观地回想一下自己一天来的各种表现,最好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言行他人能否接受,自己这个时候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为,说这些话,如果是自己听了是否也会发怒,等等。

2)升华法。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而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人戏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潜在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3)情绪自我调整法。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表达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问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

以上介绍了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自我调节法,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癔症性倾向的发展。

相关阅读

  • 王玉堂

    王玉堂

    主任医师擅长:抑郁症
  • 高镇松

    高镇松

    主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 林和文

    林和文

    主任医师擅长: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
  • 杨晓东

    杨晓东

    主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