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平等的婚姻中,为什么女性会“吃亏”?——当然感情领域的婚姻不是这么个一五一十的算法,也决不是我们步入婚姻的初衷,但这个“有趣”的现象也使人又想到了“男女差别”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不管是荷尔蒙作用还是其它什么生理、心理的原因,母性仿佛是女性出于本能的一种天性——不仅是只对孩子的那种舐犊之情,也包括相关的细腻、耐心、温柔、关爱等等,这与结婚与否、做没做母亲无本质上的联系。做姑娘时在父母的庇荫下还不大操心,恋爱了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中,撒撒娇、耍耍小脾气、也能找找做“公主”的感觉;而婚后,女性则大多会迅速“进入角色”,打扫烹洗,一心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建设得井井有条,并希望它能成为相伴一生的安宁——虽然与婚前的闲适相比要付出许多,但女性的这种投入往往比较“主动”。 男性则不然,也有权威的报告,男性的心理成熟期普遍晚于女性。 我甚至怀疑大家都到了“年龄相当、谈婚论嫁”的岁数时,男性究竟是出于心理还是生理需要的成分更多些?所以,很多“大男人”骨子里都有些孩子气,这种孩子气是有些随心所欲、漫不经心,是不愿受约束——所以结婚对女性像一个生活的分水岭,而对男性则影响不大,原来的生活基本照旧,而且安之若素。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很多男人结婚后体重普遍呈“上扬”趋势,原因也简单,生活有人照料而且变得规律了。 这种“男女差别”的痕迹其实很早就有。去过单身宿舍的人都知道,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仅仅凭眼前的景象甚至单凭嗅觉,就可以准确分辨出这房间的“性别”,女性的小天地总是尽可能地整洁,而“男人的世界”——永远散发着一股混合着臭袜子、汗味及其它说不清的复杂味道,当然,生活的必需是有保障的,他们总能“奇迹”般地找到衣食住行的“必备物资”。婚后也是同样,一个家中如果女主人在,我们会不经意地以为“家”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若女主人告假几天,男人就完全有可能将它变成“男生宿舍”;即使做一些家务,如很多男性引以为骄傲的“洗碗”之类,那也是不到“万不得已”或在“有力监督”的情况下才被动为之。再往远了说,若女性先不幸失去了伴侣,人们先想到的往往是她会“寂寞”、会“没有依靠”,若是男性,人们则要担心他的生活起居都可能成问题了。 这些听来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但正是由此引发了一些婚姻中的不协和音。男性婚后的一如既往与女性的主动改变自身,形成了进入家庭角色的“不同步”,甚至他们对女性的“奉献”感觉麻木或不理解,觉得女人怎么一结婚就变得婆婆妈妈、琐碎平庸,而女人对男人也颇多不满意之处,矛盾便由此而生。比如家中谁主外、谁主内,比如女性事业与家庭如何兼顾,比如男性有没有家庭观念、顾不顾家等等——累积起来,有的已足以导致一些家庭的“战争”。大概也因为男性心理的“晚熟”,所以当他真正因生活阅历的增长、由粗放而日趋稳重细腻,有了“成熟的魅力”时,女性又已开始渐离最靓丽的时光——遇到不负责任的男性甚至被无情抛弃。而当成熟女性被男性魅力征服时,他往往又已“名花有主”,早就结了婚,所以年轻女人常常慨叹“好男人太少”,缺少理智的一不留神做了“第三者”。 有人讲男人女人根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话虽夸张却不无道理。 不知这种男女之间生理心理的“误差”是上天捉弄人还是有其它原因,但这确实造成了我们身边的种种难以协调的现象。那么,究竟是男性该多些“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毕业”的意识呢?还是女性索性再“母性大发挥”,耐心地等待男人“长大”而少些埋怨?这就不是我个人所能回答的问题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