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心理状态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1)意识清醒;(2)心理过程互相协调并能正确反映环境的现实;(3)智力达一定水平。
心理过程是指人对周围事物从感觉到行动的全过程。环境各种事物通过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把信息传到大脑形成感觉和知觉。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感知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做出判断,形成思维的过程叫做认识过程。
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这些事物态度,是接受还是拒绝,是爱还是恨,是喜还是忧,这些体验叫情感或情感过程。随之做出有目的的行动,即意志过程。心理过程的公式为:认识活动(感知、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情感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没有外界刺激,通过以往经历的时间回忆也可引起的相应的情感和行动,也有可能只引起情感体验没有表现于外的行动。
心理过程正常首先使心理活动要与环境一致。也就是说,认识、情感和行动要反眏客观现实。例如,眼前确实有一条毒蛇,人们见了它产生惊恐情绪,从而避开它或把蛇做住、打死。这是正常心理过程。如果客观环境里没有蛇,某人却清楚的看到蛇,这叫幻视,幻视是异常的知觉。
大多数人都害怕毒蛇,但看不到“蛇”而说蛇时不会过于惧怕,如果有人说到蛇或看到“蛇”字时也极为惊恐。又如,一个人做了不光彩事,受到批评或处罚,同事间可能会有些议论,因爱面子,有意远离人群,这种心理过程是正常的。
如果坚持认为周围的人包括不相识的人都在议论他,而客观上并无此事,那就是异常心理,精神病学称之为妄想。其次,心理过程正常和异常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之间是否可以统一协调。
人们遇到不幸而发笑,不管他在别人面前是否还能保持一定的正常交往都要考虑他的心理活动可能异常。其三,正常的人心理过程,尤其是情感和意志,其表现强度要和客观环境相适应。
任何人遇到心烦的事都会情绪低落,但如果客观上没有什么事,而他却长时间心情忧郁,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动,或无故情绪高涨,这便是情感障碍。
三、智力达一定水平
相关阅读